第124章 为了建设祖国(2 / 3)
其实赵家心里也挺急的,可孩子都没在跟前,急了也没用,至于对彭家有意见,他们哪里敢啊。
赵繁写回来的信里说得很清楚,只是拜托彭家支援一点粮票度过难关,可人家的警卫员每次来,都会送很多稀缺的物资。
当然了,彭书记也没有猜错,赵家之所以没那么着急上火,也是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儿子。
赵良今年21岁,进入大学两年多了,学的是机械设计,以后比不上他哥哥那么有出息,可出来肯定也是干部。
赵小花如今也不在四合院,而是住到外交部准备考高中,赵良也是走的这样的路子。
这个安排赵繁就没有麻烦彭家了,而是走了外交部这边的渠道。
只是安排两个孩子上学,而且住的也是分给赵繁的宿舍,谁也不能说什么。
至于赵德福这边,去年被调职到管理岗位,虽然工资待遇还是保留的5级工待遇,但多一份管理补贴,还不用像当工人那样出大力气。
他是锻工,想再往上走,可不单有技术就可以的,还得有力气。
随着国家引进的先进工业技术,锻工这个职位多少有点边缘化,后面只怕是会越来越少人。
信里不仅写了陈敏怀孕的消息,还有一系列的安排,王桂香不担心这些后,随即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她感慨地对丈夫说道:“院子里一直在说我们小繁是给彭书记当上门孙女婿,还说陈敏肯定是不能生,要不然怎么会找这么门不当户不对的丈夫,这个传言,我听了是又生气又无奈。”
主要是她也怀疑是这样的,毕竟陈敏是书记家的孩子,可身材也太单薄了,看着就不像能生养的。
本来她都打算好了,如果真的是这样,等小儿子结婚后,可以多生几个孩子,以后过继给赵繁一个。
如今听到这个消息,即便是看不到孩子,她也算是真正安心了。
赵德福其实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嘴上却没这么说:“我们之前也写信问过这件事,儿子不是说太忙了没时间,你怎么就不信啊。”
王桂香白了丈夫一眼反驳道:“这会难道就不忙了,肯定是找的借口,也许是国外的医生比较厉害,陈敏不能生的毛病治好了。”
这个时候的人结婚都早,陈敏今年也就22岁,生孩子虽然比别人晚一点,可也还在最佳生育年龄,王桂香如今是哪哪都满意。
如今上大学是有补助的,自从赵良考上之后,赵家的粮票就不紧张了,赵家和彭家说过好几次不用送粮票,可人家每个月还是送来。
这也是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