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直接就抛弃黄金(1 / 3)

一开始赵良其实没想调职,可国内的运动进入了后期,大家的思想发生了转变,报效祖国的风潮异常高涨。

加上研究所不放假,他也不能回家,这和调职有什么区别?而且谁都知道,进入这种保密项目,几乎都代表着以后能拥有靓丽的履历。

赵良的哥哥在国际上鼎鼎有名,作为弟弟,他怎么可能不受到鼓舞?特别是听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缺人,权衡过后就报名了。

赵良也不是没考虑家里的情况,父亲今年也就50岁出头,加上彭家每个月都派警卫员去四合院,有没有他回去,好像区别也不大。

只是赵良考虑到了赵家在四合院的地位,也考虑到自己不能经常回去,却忘记了父母的情感。

两个儿子都不在首都,作为没什么文化的底层市民,赵德福夫妻心里多少是没有底气的。

主要是大家现在也没缓过劲来,觉得还是以前那种动乱的时期,孩子不在跟前,总想着是不是会出事。

人都不知道调职去哪里了,赵繁除了给父母寄一封安慰信,多的也不能做什么。

陈敏自从和赵繁结婚,一共就去过一次四合院,对公婆多少有点内疚。

见丈夫有点伤感,她提出给儿子拍点视频,录制成磁带送回去。

小承宇这会说话已经很溜了,只是他和陈敏都要上班,长期跟着法兰西的佣人,时不时就冒出几句法语。

让赵德福和王桂香看到这样的孙子,只怕是更加心梗。

而且这会国内只有干部家庭才买得起电视,更不要说磁带机了。

陈敏却说直接寄回彭家,让赵德福夫妻去南星海看看也好。

“小承宇都一岁多了,我们只寄了几张照片,肯定难以缓解他们的思念之情,而且爷爷和奶奶应该也想看看他。”

赵繁刚才没提小承宇的说话问题,听到真的要寄这样的磁带,便好笑地说道:“到时候让爷爷看到他说得一口流利的法语,肯定会生我们的气。”

赵承宇也不是不会汉语,可他才1岁,很多时候是想到就说什么,加上跟佣人待在一起的时间更多,自然是法语说得比汉语流利。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们夫妻又不是一辈子不回去,环境对语言的影响很大,等回国后,接受了国内教育,自然就纠正过来了。

没想到彭书记看到磁带后,反应特别大,希望陈敏带着孩子回国探亲,然后把小承宇交给他们来抚养。

除此之外,彭书记还让两人趁着年轻,赶紧再要几个孩子。

对于孩子的数量,在陈敏生完孩子后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