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进行着斗争(2 / 3)
需要保持着清醒,苏大哥落败,漂亮国迟早有一天也会落败,潮起潮落就是世界的规律。
这份报告上交后,赵繁暂时就脱手了外交部的工作,稍微安排了一下计划委员会的事,他就要处理家事。
陈敏的预产期马上就到了,另外就是赵承宇的上学问题。
妻子这边还好,王桂香和廖青宁已经协商好了,那几天两人都陪产,连彭书记都住到了赵家小楼。
只有赵承宇这边,大家的意见有点分歧。
赵繁的意思是赵承宇才6岁,等10岁的时候直接考京北的天才班即可。
赵德福和王桂香在这件事上说不上话,可彭书记却不同意,在他看来,小曾外孙应该和同龄人上几年的学。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彭书记对赵承宇各方面都很满意,可唯独对心性的成熟很是担心。
刚开始接触这样的孩子,确实让人惊艳,接人待物、为人处世,几乎是赵繁的小翻版。
可模仿的痕迹实在太明显了,让他觉得这样的教育过于拔苗助长,要是遇到挫折,万一扛不过去怎么办?
特别是这个孩子过于封闭,这让他想到了以前的陈敏。
当年没有扭转孙女的心性,主要是心疼她小时候的遭遇,可赵承宇又没有这样的问题。
听到彭书记的分析,赵繁有点迟疑,自己的儿子的环境过于单纯。
当时在法国的时候,他还有意平衡孩子与某个人过多接触的情况。
这也不算大事,彭书记是在赵承宇回房间写作业的时候说的,王桂香也在客厅里。
见儿子迟疑,她突然说了一件事:“小繁,我觉得亲家说的也有道理,还记得贾家的棒梗吗?那个孩子算是毁了。”
贾东旭死了之后,棒梗就跟着奶奶和妈妈生活,习惯了家里两个女人偏心。
下乡后他就受不了农村的辛苦,竟然找了泼辣的寡妇家庭上门,直接落户当地。
贾家就他一个男丁,秦淮茹在别的地方接受强制教育,贾张氏又是个文盲的家庭主妇,听到消息,除了哭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王桂香叹了口气说出了最后的结局:“秦淮茹来求你爸的时候,哭得那叫一个伤心,直说这个儿子是白养了。”
教育结束秦淮茹就去找了棒梗,不管怎么劝,对方就是不肯回来。
棒梗除了觉得母亲的事丢人,还因为他现在的生活环境和以前没什么区别。
他上门的那户人家,条件还不错,就是前丈夫的亲戚想吃绝户,寡妇找棒梗除了因为他长得还行,也是因为他够狠,能震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