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余烬新生,远方注视(2 / 3)
在这片废土上,为后来者标示出一条充满希望与可能性的道路。
文明的旅程,从未止息。
“新芽”聚落如同其名,在经历了“摇篮”陷落的阵痛与救援行动的洗礼后,非但没有凋零,反而愈发坚韧地在这片北方河谷中扎下根来。
人口的适度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挑战,但也进一步巩固了其独特的运行模式。
郑代表的加入,为这个年轻的聚落带来了宝贵的治理经验。
他并未试图复制“摇篮”那套日渐僵化的体系,而是与小刘、山猫以及几位由居民推选出的代表共同协商,建立了一套更加灵活、注重基层参与的“共治会”制度。
重大决策由共治会讨论,日常事务则由各职能小组(如农业、建设、防卫、技术等)自主管理,遇到难题再向上提请协调。
这种结构虽然决策速度有时不如军事管制迅捷,却极大地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创造力。
小刘的技术团队依然是聚落的核心驱动力。
他们对“秩序共鸣”和“生态引导场”的研究进入了更务实的应用阶段。
能量纹路被优化并标准化,开始广泛应用于扩建的农田和新建的温室,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稳步提升。
那种低功耗的“信息素引导”技术,则被用于聚落外围,构建了一道无形的、持续改善周边微生态环境的缓冲带。
这里的空气似乎更清新,水源更洁净,连夜晚的星空都仿佛比废土其他区域更加清晰。
山猫负责的防卫队,则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他们并未追求重型火力,而是充分利用地形和“秩序场”技术,构建了一套以预警、迟滞和精准打击为主的防御体系。
防卫队员除了军事训练,还需学习基础的生态知识和信号技术,以便更好地与聚落的技术核心配合。
他们更像是聚落的“守护者”而非纯粹的“战士”。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聚落的发展终究引起了更强大存在的注意。
一伙规模远超之前掠夺者、装备也更加精良的武装匪徒,自称“掠食者”,开始在有组织地侦察河谷区域。
他们显然对“新芽”的农业产出和技术潜力垂涎三尺。
与此同时,档案馆的艾琳娜博士发来警告:
她的监测设备捕捉到,“观察者”对“新芽”区域的扫描频率和深度近期显著增加,并且似乎伴随着一种极其微弱的、非扫描性质的数据流“注入”。
她无法解读其内容,但警告“新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