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静默之因,紊乱之痕(2 / 3)
他们脚下依旧是危机四伏的废土,但目光所及,已是无垠的宇宙。
这份沉重而浩瀚的知识,将成为他们未来道路上,最不确定的变量。
“星图解析项目”在极度保密的状态下启动。
小刘团队在“星语站”深处开辟了新的隔离区,所有数据采用物理隔离和多重加密,研究日志甚至不使用电子设备,而是沿用最古老的纸笔记录。
破译工作进展极其缓慢。星
图使用的符号体系和数学逻辑与人类现有知识体系迥异,更像是一种描述宇宙底层规律和生命本质的“元语言”。
能量参数涉及到的维度超出了常规物理模型,而那些生物信息素图谱,其复杂程度仿佛在描述整个星球生物圈的集体意识波动。
他们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了代表地球的坐标及其关联数据上。
通过对比星图上其他一些状态各异的坐标参数,他们逐渐有了一些模糊的发现:
所谓的“静默”,似乎并非指物理上的无声,而是指一种“信息输出”的极度匮乏。
地球坐标向外散发的、能够被星图网络识别的“文明特征信号”微弱到了近乎于无。
这或许对应着大崩溃后,人类文明科技水平的断崖式下跌和全球性秩序的瓦解,使得地球从一个“活跃节点”变成了“离线节点”。
而“紊乱”,则体现在能量参数和信息素图谱的极端不协调与内在冲突上。
能量参数显示出一种狂暴、不稳定、充满污染和破坏性的特征,这与废土上弥漫的高辐射、能量风暴和“虚无之碑”等恶性遗物的影响吻合。
信息素图谱则更加复杂,它并非单一图谱,而是由无数代表恐惧、绝望、仇恨、贪婪、但也夹杂着微弱希望、勇气和同理心的个体意识波动,强行扭曲、挤压在一起形成的,充满了痛苦和矛盾的“混沌合声”。
“这种‘紊乱’……不仅仅是我们环境的崩坏,更是我们集体意识的病态!”小刘在项目内部讨论时,感到一阵心悸,“‘播种者’或‘观察者’评判一个文明,看的不仅仅是科技水平,更是其内在的精神状态与集体意志的和谐程度!”
这个发现让他们对“秩序之歌”和“绿茵协议”有了全新的理解。
他们之前所做的,不仅仅是在修复环境,更是在尝试治愈整个文明集体的“精神创伤”,是在将这“紊乱”的信息素图谱,向着更和谐、更稳定的方向引导!
“修复地球的‘紊乱’……或许就是我们通过‘考核’,打破‘大寂静’的关键!”莉亚的声音带着一丝明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