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神:崔老道和打神鞭 第一章 鬼市耳录(5 / 9)

,江边有三次大集,这是当年的最后一次。这地方自古荒寂,人烟稀少,新中国成立之前过来赶集的人,以林场木帮、江湖术士、散兵游勇、叫花乞丐为主,也有渔猎放牧为生的少数民族。人们自发形成集市,为的是交易在大山里挖来的金子、人参、鹿茸、皮毛等物,这一传统一直保留到今天。

等把狐狸皮卖给一个蒙古族牧民,索妮儿对我说:“跟我们在山里转了这老些天,可苦了你了,今天想吃点儿啥好的?”

我看集市上颇有几家像样的馆子,门前都挂着灯笼似的幌子。东北这边讲究“下馆子吃饭看幌儿”,饭馆门面顶多有个字号,不写价格也不写里头做什么饭菜,这些全在幌子上看。比如从颜色上分,黄的是素斋馆,蓝的是清真馆,门头挂一个幌儿是一般的小吃店,幌儿上是圆的表示有蒸笼,装饰有花的是指能蒸馒头、包子、花卷,下面垂穗儿的是说饭馆里有面条。两个幌儿档次就比较高了,能办酒席。四个幌儿算是顶级,到头了,敢挂四个幌儿的馆子,必能做南北大菜满汉全席,价格也高。另外从来没有挂三个幌儿的馆子,因为三幌儿和撒谎同音,饭馆忌讳欺客,绝不敢这么挂幌子。我虽然听瞎老义说过这些门道,但是没下过这样的馆子,也不知道吃什么好,就让索妮儿做主。

索妮儿把我带进一家饭馆,饭馆掌柜和她认识。馆子里做的是铁锅炖大鱼,鱼是黑龙江中的淡水鱼王鳇鱼。饭馆里的做法虽糙,却架不住鱼肉鲜美。我这辈子头一次吃这么好的鱼,忍不住想喝两口酒,又要了半斤山果酒。正吃着饭,馆子里又进来两个人,也坐下吃铁锅炖鳇鱼,边吃边向饭馆掌柜的打听老沟怎么走。饭馆掌柜一脸诧异:“老沟?你们上那地方干啥?挖死人去?”

4

掌柜对那两个人说:“老沟……多少年没人提过了,要不你们问问这姑娘,她爷爷在新中国成立前进老沟挖过金,除了土地爷,从没听说有谁能从老沟活着回来。”

这两人立刻过来套近乎,跟我们打听老沟的事,还说如果索妮儿能当向导带路进老沟,他们愿意付一大笔钱。

海拉尔河、诺敏河流域有一大片荒古的湿地沼泽,西北是大山,东边是原始森林,往南是草原,方圆几百里没有人烟。两条大河迂回曲折,分汊横生。由于地势低洼,水流淤滞形成了沼泽,生长了无数年的水草盘根错节。在这一片片的草甸之间,是深不见底的漆黑淤泥。人在荒草甸子上行走,必须脚踏草丛根部,否则一步不慎陷进泥潭,如若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泥沼灭顶吞没。这里自古以来几乎人兽绝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