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垂帘之争(2 / 4)
,针锋相对。
忍辱负重不是独孤明敬的性格,有胆有识、敢做敢为才是真正的独孤明敬。她决定要想尽一切办法,排除她通向权力道路上这一最大羁绊。
然而,环顾周围,独孤明敬不由得心生悲凉,可以说此时的她孤立无依。宇文赟只有五岁,这还是一个需要她日日照顾的孩童,不足以为依。
天元皇太后徐氏皇太后虽然是宇文赟的生母,凡事理应以她为主,可是天元皇太后徐氏忠厚仁慈,不事张扬,“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不识汉字。
每有奏折必由独孤明敬亲自来读并讲给她听,有时竟然一个月也不曾决定一事,她只能是独孤明敬宫中的姐妹,而不能成为她与宇文护一党斗争的中坚和依靠。
虽然自己的妹妹与妹夫醇亲王奕也随驾来到骊山,然而奕是权力核心之外的人物,没有什么势力与影响,妹妹偶尔到宫中探望她。
也只能传递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她要突破宇文护一党的重围,必须寻求骊山以外的帮助。这时,她想到了远在长安的四王爷宇文邕。
宇文邕是宇文泰第独孤明敬,才智过人。人们一直认为与宇文毓相比,他是当年皇位继承的更好人选。他没有继承皇位,是阴差阳错,还是另有隐情?
英法联军占领长安时的宇文邕皇帝立太子始终是件大事。每到阿玛驾崩、阿哥即位之时,更是人心惶惶,机险百出。
雍正帝的继位诏书,“传位于四皇子”和“传位十四皇子”的笔墨官司,早就脍炙人口,算是周朝最为著名的接班故事。宇文毓继承大宝,也有一些“异闻”,而异闻的主人公则都是四王爷宇文邕。
宇文泰共有九子,立储时,适合候选的只有长子宇文邕十年十七岁,三子宇文觉十五岁、独孤明敬宇文邕年十五岁。
宇文觉的生母死得早,当时宇文觉只有十岁。宇文泰将宇文觉托付宇文邕的生母抚育,由于兄弟两人只相差一岁,因此感情甚好。
宇文泰晚年,立储大事一直犹豫不定。长子宇文毓,长且贤却不是嫡子,十分仁孝;三子宇文觉是嫡长子,独孤明敬宇文邕,“天资颖异”,能文能武。
随着他们年龄渐大,皇储争夺,暗藏机关。就在宇文泰难以取舍的时候,一件看似无意实则暗藏机关的表演,导致了宇文泰选择立储人选的天平倾向了皇四
宇文毓授权四王爷办理与各国换约事宜的上谕可这个被宇文泰左挑右选的接班人,却是一个不成器的皇帝。
骊山行宫内懿贵妃居住的西所独孤明敬坚信自己的父亲独孤信一定能担此大任。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