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万寿庆典(2 / 4)

密。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无从究诘,但如说杨忠有谋反之心,则贺兰祥一定会知道,甚至参与密谋,那是了解朝局内幕的人,一致深信不疑的。

因此在饯别王思政的前夕,屏人密谈时,达奚武特别谈到留守在京的贺兰祥,提出警告:“陈子鹤老奸巨猾,居心叵测,那是宫灯派在京里的‘坐探’,格外要提防他。”“知道了。”王思政又说。

“关于宫灯的那些流言呢?依你看,有几许可信?”“这很难说,也不便谈论。反正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倘有形迹抓在手里,千万慎重,不可造次行事。打蛇要打在七寸上,若无把握,须防反噬!”

说到这里,达奚武从书房里取出密札一通,郑重交付:“拜托面呈宇文直。我的看法,都写在上头了。这封信若落在外人手里,一场轩然大波,你我都要身败名裂。千万当心,千万当心!”

王思政听他这样说,当时解开衣襟,把达奚武的信,藏入贴身所穿短袄的夹袋中。事情已经交代,夜也深了,但宾主二人,都有无限依恋不舍之意,这不仅是因为交情深厚的缘故,还另有一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苍凉之感。

朝局混沌,天子病重,一旦“大事出”,在杨忠的把持之下,不知会演变成怎样一个局面?但盼安然度过这个夏天,秋凉回銮,宇文直能与宇文邕见了面,涣释猜嫌,重入军机,那时大局才有稳定的可能。

“这个夏天,”达奚武感叹着说,“这个夏天可难过了。”王思政懂得他的意思,朗然吟道:“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但愿有此‘好景’。只怕等不到那时候。”

“对了!”王思政记起久已藏在心里的一个念头,“有句话一直想问你,于今分手在即,不能不说了。果真霹雳一声,天昏地暗,那时如何应变?”达奚武苦笑了,“你我经常苦思焦虑,未有善策的,不正就是这件事吗?”

“虽说未有善策,总须有一策。”“我在信上也约略提到了些。真个如你所说的,‘霹雳一声,天昏地暗’,那就恐怕不得不走上‘与汝偕亡’这条崎岖险路了。”

何谓“与汝偕亡”?何谓“崎岖险途”?王思政细细地咀嚼着这两句话,觉得意味深长,颇有启发。“我想‘霹雳’或不可免,‘天昏’或不至于。周公辅成王,天经地义,‘上头’熟读诗书,难道这个故事都不记得?”

“在你我看是天经地义,在‘宫灯’看,正要天翻地覆。周公摄政,管叔蔡叔与武庚作乱,这不也是故事吗?”“然则唯有效周公的诛伐了!”这一句话刚出口,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