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心有多近路有多远(5 / 6)

最好。而京城中梨汤最好的,除了他家,还能是谁?”苏威一笑,侧身让开,向谭氏道:“老夫人请。”

谭氏含笑谢过,缓缓出了南熏殿。

一路出来,倒没碰见杨坚,苏威带她二人到光化门,已有辆不起眼的马车等着了。

光化门靠近弘文馆和嘉德殿,常有官员宾客往来,每日里总有十来辆马车停在后巷,时常来往,最宜掩人耳目。

苏威骑马在侧,伽罗跟谭氏坐在车中,驶出东巷,拐向朱雀大街。

那绿牌手掌大小,上头写着篆体的小吊梨汤四个字,背面雕刻一枝梨花,右下角以天干地支标记次序。牌子用以预定雅间,绿色是晌午饭,红色则是晚饭。像这样秋冬干燥伤肺的时候,京中之人多爱去喝他家的梨汤,宾客爆满,一座难求。

到得店外,果然人满为患。

好在苏威已定了雅间,将那绿牌子拿给伙计一瞧,伙计当即引着马车驶入后巷,而后带三人从后面上楼进雅间,避开大堂热闹喧嚷的人群。廊道里每隔两步便悬着灯笼,竹骨纤秀,薄纸上绘一枝梨花,春色点染,无比悦目。

雅间内摆设数年来几乎没变过,甚至更增古意,只是窗外稍加修缮,景致更佳。

铜壶中梨汤熬得正好,酥酪鱼、桂花山药、煮干丝、竹荪排骨……满桌菜色,皆是伽罗爱吃的。她了却一桩心事,又是故地重游,自是格外欢喜,连喝三杯梨汤,颊边几乎笑出梨涡。

用完饭,便去谭氏在京城的小宅。

她在前往淮南遇到高探微之前,曾在京城住过一阵子,机缘巧合之下,用大半盘缠买了间四进的宅子。后来在淮南遇到高探微,就再未回过京城,宅子托付给随她南下的族人照管。那位族人在附近开了间小食店,在这宅子住了十数年,如今育有一子,年已六岁。

因谭氏已请苏威打过招呼,听见扣门的动静,立刻有人来应门。

妇人三十来岁,高鼻深目,是突厥人的面容。

请谭氏入内后关上院门,她双臂交叠在胸前,躬身行礼,口称“族长”。

谭氏笑了笑,已有皱纹的脸上却露些许沧桑。不过终究往事如烟,她也没提伽罗的身份,得知后院的屋子始终给她留着,便住入其中,叫苏威和伽罗别再耽搁,尽快回去。

表兄妹二人安顿了谭氏,慢慢行至朱雀大街,天色尚早。

伽罗瞧着街旁有卖绘画颜料的铺子,突发奇想,掀起侧帘,“表哥,我想去买些颜料,可以吗?”

“这有何不可。”苏威当即翻身下马,命车夫靠边停了,带伽罗入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