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2 / 3)

我有过两段失败的婚姻,现在还是孤家寡人一个呀!”

“呵,张先生,我只能理解为,你一直不能忘情于晋地的那段感情不能自拔。”

张鹤寿仰头哈哈一笑,说:

“闻市长,难怪你能当官的,什么事才能说圆了。”

“哦,我说错了?”

“也对,也不对。”

他说着,拿起雪茄吸了一口,身体靠在宽大的沙发里,

“闻市长,今天碰见你我才发现,你是让我特别放松、特别依赖的人。”

“呵呵,张先生,那是我的荣幸,我也深有同感。”

“是呀,官场、商场,渠道不同,但花招都差不多呀。所以,今天我可以给你讲讲我的过去。”

“晚辈洗耳恭听。”

“我是歧县人,可是一直生活在泉城。父亲也是个副厅级干部,母亲是医生。你可能不了解,我父亲在家乡是有妻子的,也就是我大哥的母亲。可是父亲进城后,娶了我母亲。虽然同前妻离了婚,可是她一直住在老家,带着我大哥生活。

“因为这一点,大哥一直仇视我父母,也认为我母亲是造成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所以,才有你看到的,什么修谱、什么入祖坟的争执。外人看来,都是笑话!

“我十七岁时,就碰到上山下乡,去了晋省泽草县西山公社大槐大队插队。在那块浩劫中,我父母都不幸去世了。其实,我就是一个孤儿。我在那边呆了十年!

“所幸,我遇见了她,她、她叫唐小柳。小我两岁,她父亲是战旗大队的支部书记。”

张鹤寿的思绪像回到四十多年前了,长叹一声,说:

“那样的岁月,虽然艰苦,因为她,却有别样的温馨。我挑着半桶水在田埂上晃悠,裤脚卷到膝盖还沾着泥,她扛着锄头从坡上下来,路过时悄悄帮我扶了把桶梁。指尖擦过的瞬间,我全身就会为之颤抖。那时的人,感情真是纯真!

“像我们小队里分了新摘的红薯,她趁没人注意,往我的知青点窗台上放了个最大最圆的,红薯还带着余温,皮上沾着几根干枯的草叶。我看见她在灶台前烧火,就把自己省下来的奶糖剥了纸,隔着烟雾递过去,糖纸在柴火光照里闪着亮晶晶的光。

“我教她认的字、教她写钢笔字,她人极聪明,学的很快。她教我辨认野菜的模样。在长满蒲公英的河滩上,她问泉城在什么方向。”

……

闻哲问:

“一九七七年,您已经二十七八岁了,她也二十五六岁,就放在现在,也算是大龄青年了。当时,你们为什么没有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