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顾忌这个联盟(1 / 3)
方修远和宋涛到底是竞争关系,见宋涛得到了赵繁的青睐,方修远自觉也要提一点意见,以免领导觉得自己没本事。
既然是要彰显能力,方修远就不可能像宋涛一样,提醒赵繁心态转变的问题,而是直接说工作上的安排。
“赵主任,你觉得计划委员会这边的控制工作该怎么开展呢?”
赵繁之前虽然只在两个单位工作过,但基本的工作流程还是知道的。
刚到一个新的单位,第一件事肯定是要震慑众人,再一个就是要拿出真本事。
他是彭家的孙女婿,和陈厚的关系也很亲近,单这两座“大山”,就足够起到震慑的作用。
他到计划委员会,只需要考虑服众的问题,也就是做出什么样的成绩,让大家刮目相看。
不出意料的话,他可能要在这个单位干很久,如果没有得到晋升,甚至要干一辈子,这第一个政绩就很重要了。
就像初印象一样,如果表现得好,以后的路就好走了,要是表现得不好,以后即便做得再好,也很难扭转别人的态度。
赵繁知道方修远的意思,点头示意道:“在工业方面,我算是新手,方秘书,你觉得我应该从哪方面着手?”
方修远见赵繁一下就领会了自己的意思,心下也不由得佩服,即便赵繁很年轻,可到了他这个级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本事。
方修远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就说道:“东北一带的工业升级。”
在沿海地区的工业布局实现之前,华夏的工业大多集中在东北,因为那时候和苏大哥还属于同盟,使用的也是人家的技术体系。
工业安置在这里,除了考虑地域的问题,还出于距离和交流的考量。
只是谁也没想到,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两边就从同盟变成了不可调和的对峙关系。
之前去江浙视察的时候,赵繁就感慨过,沿海一带的工业体系和东北那边差距太大了。
相当于东北那边还在用镰刀收稻子,江浙一带已经可以把收稻车开进农田,进行收割和取粒一体化。
赵繁前几年去漂亮国访问的时候就提过,华夏想发展得更好,始终是要把农业的人口解放出来。
工业这一块也一样,继续用落后的工业技术,效率提不上去,人员数量也很多,资源就被无限浪费了。
对于方修远的提议,赵繁是认同的,不过他好像记得,上辈子国家是到90年代才动这一块,还导致非常多的工人下岗,后面东北一带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虽然只知道个大概的情况,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