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必须要剑走偏锋(2 / 3)
家踢出去,现在你又邀请外国的资金入驻,到底是怎么想的?”
赵繁知道这个意见现在不适合提出来,特别是统一意见发展方向还没正式结束的时候。
不过他很清楚,华夏总是要走这一步的。
原有的历史中,要到90年代才开始尝试,或者说是在苏大哥失败后,华夏不想重蹈覆辙,汲取了足够经验后才开始。
可那些经验他都知道,如今又阴差阳错调任计划委员会,操控方向的舵盘正好握在手里,为什么不能现在加速航行?
赵繁也不是想当然,而是现在的条件还是成熟的。
跟欧盟合作之后,国内就会有一大波资金,眼下还欠下一大堆廉价的能源订单。
如此一来,国内的经济就具备加速发展的基础了。
赵繁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领导,您就说邀请欧盟入资东北一带的工业,完成技术升级,然后把生产出来的工业品卖给苏大哥,他们还会对我们有意见吗?”
这话不仅是对陈宏解释,现场的人听了都不再震惊,而是相互侧身讨论起来。
谁都不否认,这个提议真的很让人心动。
到底是军人出身,陈宏还是相对保守的,他迟疑地问道:“总不能为了解决眼下这个困难,而动了国家的根本吧?”
工业可是未来的核心,是稳固国家的基石,当初赵繁的统一发展方向之所以会被采纳,最主要的就是领导看到了这点。
就像是本来浑浊的一汪清泉,上面漂浮了很多落叶,好不容易清除了个干净,现在却要在上面放置一些无意义的装饰物。
这不是政策反复了吗?
赵繁申明其中的区别:“只要占股比例硬性规定,也不让他们参与管理,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让注资,领导觉得还会动了国家的根本吗?”
这不是他想出来的方法,而是后来华夏制定的政策,只开放一些不太重要的产业,特别关键的产业还是掌握在国家手里。
在场的人又不知道第几次被赵繁说服了。
不过陈宏还是摇头说道:“这个我不能做决定。”
最近大领导身体不好,报告提交上去,基本要由最高会议讨论,进行投票,通过才会执行。
这样的话,赵繁就没可能得到大领导那一张票数,这个提议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被采纳,谁都不敢打包票。
赵繁却不在意这个,还提醒陈宏道:“其实只需要给欧盟一点这方面的意向,先稳定他们的态度,我们解决眼前即将爆发的战争再说。”
后面如果不能合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