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必须要剑走偏锋(3 / 3)
,完全可以找其他的借口拒绝。
至于签订的能源订单,华夏原来的订单也没取消,还是能保证欧元的结算占比的。
欧洲就是一盘散沙,真的翻脸了,还是能想办法应付的,主要难应对的还是苏大哥和漂亮国。
眼前这个难关度过,东北工业完成升级,华夏的实力又上一个台阶,到时候未必没有单独叫板的底气。
如果只是先战略性给暗示,这个提议被通过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赵繁已经不是外交部的人了,他只负责工业体系数据的工作,加上还没上学,这部分的工作暂时还只能交给两位秘书。
因为计划委员会那边还没安排房子,赵繁还带着妻子和儿子住在南星海,和彭书记相处的时间就多了。
晚上在书房,他就试探性地问道:“爷爷,好像所有人都希望我能拿出有效的方案,这会不会对我未来发展有碍?”
彭书记知道赵繁的意思,对方这是怕有一天想不出主意,别人会对他失望。
习惯了万众瞩目的人,一般就很难适应低谷的环境了。
他想了一下,笑着说道:“大多数人确实适合收敛锋芒,走中庸之道,可你不行。”
赵繁自然是要追问:“还请爷爷解惑。”
能为国家做贡献,他倒不是想推辞,而是想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特别是他调职到内政这块。
今天好多人听到自己的建议,脸上就露出奇怪的眼神,什么意思,他很清楚。
赵繁可不想上这场运动的末班车。
定下婚事之前,彭书记自然要仔细了解赵繁的情况,这也是他认为对方不适合中庸之道的原因。
“你15岁就进入外交部,不管因为什么原因,你都必须要引起注意才能脱颖而出,如今你身处这个位置,是靠功劳和人脉堆积出来的。”
赵繁明白了,不管是他本人,还是提出的建议,其实都必须要剑走偏锋,这样才能走得远。
如果是76年以后,有彭书记和陈厚这两座靠山,他的建议再偏激,估计也不会出太大的事。
可现在才75年初,为避免踩坑,他决定寻求眼前这位老人的帮助。
于是,赵繁把自己接下来的计划大致说了一遍,特别是东北工业升级的布局,看看步子是不是迈太大了?